第474章 看子敬父_重生七零:我在林场当知青
帝都小说网 > 重生七零:我在林场当知青 > 第474章 看子敬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74章 看子敬父

  第474章看子敬父

  时楼乡一共五千多户人家,参与到猫爬架制作的,大概占一半左右。

  在这么多人加班加点赶工之下,一万五千套猫爬架,连一个月都没用上,就全部制作完成。

  乡里的工作人员,配合着盛希文盛希武,挨个儿村验收产品,合格的直接记账、装箱、发货。

  不合格的,一律打回去重新做。

  对于这难得的挣钱机会,大家都非常珍惜,这年月的人实在,极少有糊弄的,所以不合格产品极少。

  待一万五千套猫爬架全都验收合格,盛连杰想办法联系了县里的车,把货送到火车站装车发货。

  盛希平那边,把剩下的尾款打到乡政府账户上,再由乡里按照账目,挨家挨户发钱。

  家里人口多、干活多的,这一个月能挣三百多块钱,干活少的,也能挣二百多。

  原本,乡里整这个猫爬架,好多人都不信。

  祖祖辈辈活这么多年了,谁听说过还要给猫做窝的?

  不光是窝,竟然还有架子、棉垫子,甚至还有专门让猫抓着玩的东西?这哪是养猫啊?这特么比养孩子还金贵呢。

  也不知道是哪个脑子有问题的异想天开,整出这些东西来,这不扯淡么?

  这么想的人,不在少数,他们都觉得这是瞎胡闹。

  乡里肯定是被人骗了,弄不好他们忙活一通,到最后啥都没有,白忙。

  所以,有很多人并没有参与进来。

  然后,当他们得知,这批货没坑,所有干活的都领到了钱的时候,这些人都后悔死了。

  早知道,村里派任务的时候,他们也接点儿啊。

  一个月,别说挣三百,哪怕挣一百不也挺好么?这年月,一百块钱上哪找去?

  相比于这些人的懊悔,那些领到钱的,一个个眉开眼笑,乐得不行。

  “书记,这活还有么?要是还有的话,千万想着我们啊。

  正好入冬了活少,多挣点儿钱,俺大儿娶媳妇用。”有人乐滋滋的将钱揣进怀里,一边问发钱的村干部。

  “不知道接下来还有没有了,一切听乡里安排。

  俺听说,咱乡盛书记跟南方大老板是亲戚,正想办法帮咱找出路挣钱呢,恁就等着吧,有消息就挨家挨户通知了。”

  村书记摆摆手,示意领完钱的赶紧走,别耽误后面的人领钱。

  时楼乡带领农户发展副业,给人家编筐做架子,一个月挣了不少钱的消息,很快就传遍了附近的乡镇。

  不少乡镇的领导,都跑来找盛连杰,说盛连杰不地道,有挣钱的生意也不带着他们。

  “小生意小生意,实在不值得一提,俺们乡这些还不够分呢,就没惊动各位。”

  盛连杰满脸笑意的朝着其他乡镇领导拱手,嘴上说的挺客气,可是这语气里的自得,却是怎么也隐藏不住。

  一万五千套猫爬架,五十块钱一套,这可是七十五万的产值呢。

  扣除各种费用,净利润也得有四五十万,一个来月的工夫,挣这老些钱,放以前哪里敢想啊?

  而且,这只是第一批,盛希平那头说了,等这批货发到国外,如果销售反响好的话,后续还会有更多订单。

  一年不说多了,每户多挣个千八百块钱的,日子不是也能富裕挺多么?多好的事儿啊?

  “小生意?俺们都听人说了,恁乡这回,至少挣了几十万呢,恁管这叫小生意?

  哎呦老盛,恁这富裕了,口气也变大了啊。”旁人听了,简直是羡慕嫉妒恨,于是酸溜溜的说道。

  “没有,可不敢这么说啊,那钱也没到了俺的口袋,俺这富裕个啥?”盛连杰闻言,连忙摆手。

  虽然这钱,有一小部分入了乡里的账,但是盛连杰敢说,他一分钱都没拿。

  他家俩儿子都跟着盛希平干,据说工资不低,这就足够了。

  人忙活一辈子为了啥?不就是为了孩子么?

  “老盛,刚才那是开玩笑的,咱说点儿正经事儿,往后有啥挣钱的买卖,恁想着点儿俺们。

  恁说咱都一个地方哩,恁乡吃肉,让俺们跟着喝点儿汤也行啊。”众人不甘心,继续说道。

  “中,中,这事儿俺记下了,往后要是还有挣钱的活,俺乡忙不开,肯定找恁帮忙。”

  都是一个县下属,平日里低头不见抬头见,盛连杰也不好得罪这些人,于是点头答应。

  他们乡这老些人呢,一般的订单,自己乡里都不够分,还能给别人?

  众人在盛连杰这也打听不到多少有用的消息,没办法只能各自回去。

  跟时楼乡挣几十万相比,腾跃贸易公司所得利润要多好几倍。

  货物发出后,国外客商就把尾款打了过来。

  当然,国外客户的反馈还没到,盛希平也不敢大意,他没有冒险的先行生产,而是让人留意客户反馈。

  临近年末,公司里事情太多,盛希平和吴毓丞每天忙的昏天暗地,原定回东北的计划,只能延后。

  盛家的房子早就收拾好了,落雪后,周青岚带着李大娘和俩儿子,搬回了新家。

  新房子有暖气,周青岚花钱买了不少煤,天一冷,就开始烧锅炉取暖,加上平日里烧火做饭,家里倒是不冷。

  只是四个人住着六间大房子,就显得格外空旷。

  入冬后,林场冬运生产开始,盛连成还有一年才能退休,所以他照例还是上山去看大库。

  张淑珍则是在家,哄着俩孙女,花花时不时的,会送一些猎物回来,隔三差五还会在家里住一晚。

  三只小老虎都长的挺大了,还是跟小时候那么调皮,动不动就出去欺负家里那几只狗。

  每次仨虎崽出去嘚瑟,花花都气的暴揍孩子们一顿。

  次数多了,三只虎崽也明白,那几只狗它们招惹不得,渐渐就不去欺负狗子们了。

  十二月三号晚间,老家打过来电话,说盛希平的奶奶,盛韩氏过世了。

  自打盛家老爷子过世后,盛韩氏的身体就不太好。

  盛希平秋天陪着弟弟回去的时候,特地带奶奶去县里医院检查过身体,又嘱咐盛连义他们,按时让老太太吃药,保养身体。

  那段时间,老太太的身体明显好了不少。

  三号傍晚,盛韩氏说身上不太熨帖,家里人想找大夫过来,老太太嫌麻烦,就说先吃饭吧。

  等着吃完了饭,要是还不舒服,再去找大夫。

  结果这饭还没等做好呢,老太太就喘不过来气,脸和嘴唇都憋的发紫。

  盛连义两口子一看这样,赶忙让人去请大夫,这边盛连义的媳妇就给婆婆摩挲前胸后背,想让她舒服一点儿。

  可没想到,不等大夫请来,老太太一口气没上来,就这么过去了。

  这下,众人都慌了神儿,忙七手八脚的给老太太擦了身体,换上早就准备好的装老衣裳。

  家里忙打发了人,去乡里通知盛连杰,让盛连杰赶紧给其他人打电话。

  与此同时,家里也赶紧请了人过来,张罗老太太的后世。

  电话打到前川林场的时候,盛连成刚刚坐通勤车走了,张淑珍赶紧往松江河打电话,好不容易找到了周青岚。

  “妈,你先别着急,事情已经出了,咱离着这么远,你就算再着急也没用。

  这样,你先跟场里说说,赶紧通知山上的人,截住我爸,让他跟着通勤车再下来。

  然后跟左邻右舍交代一下,让人家帮忙给照看照看家里头。

  我这边立刻安排人,开车上去接伱们。

  晚上九点半,有趟跑沈阳的火车,你和我爸坐火车走,赶上赶不上的,好歹回去看看。”

  盛家老太太是傍晚走的,算小三天,这边离着老家挺远,中途又要倒好几次车,肯定赶不上出殡。

  可不管怎么样,亲妈没有了,盛连成也得回去看看啊。

  就这样,周青岚挂断了婆婆的电话,然后立刻给郑华那边打过去,让他们安排人,抓紧时间开车回林场接人。

  郑华一听,不敢怠慢,立刻开着车就往前川林场赶。

  而周青岚,挂断电话后,又给盛希平和盛希康打了过去。

  “媳妇,我刚才接到三叔电话了,我这边太忙了,脱不开身。

  你让希文和希武,陪着咱爸咱妈回老家吧,我再给老三打个电话,看看他有没有时间。”

  盛希文盛希武哥俩忙完了那批猫爬架之后,就回东北了,正好让他俩陪着盛连成夫妻,路上也有个照应。

  就这样,周青岚安排人,把公婆和俩孩子都接了下来。

  由盛希文和盛希武两个陪着盛连成夫妇,连夜坐火车往回走。

  可即便如此,等盛连成夫妻赶回老家时,也是六号上午了。

  老太太五号就出了殡,丧事办完,只来得及三天圆坟。

  盛连成跪在父母坟前放声痛哭,悔恨自己秋天时没能回来住一阵子,见母亲最后一面。

  三天圆坟之后是头七,老家这边每个七都烧,所以盛连成夫妻至少要等着五七烧完,才能回家。

  可没想到,就在盛韩氏刚烧完头七的第二天,张淑珍娘家那边传信过来,说是张淑珍的母亲也不行了。

  这刚走了婆婆,娘家妈也没有了,张淑珍哭的死去活来,盛连成只好强忍着悲痛,安抚妻子。

  接连两位老人过世,盛连成夫妻伤心难过了挺长时间才缓过来。

  十二月下旬,国外客户的销售反馈陆续到了。

  猫爬架在各地销售火爆,几乎是刚一摆出来,都不用做活动宣传,就被抢购一空。抢不到的,都纷纷预定。

  各地客户要求追加订单,这一次,订购数量远远超过上一次。

  而且,还有其他地区的客户,也闻风而来,找到了盛希平的公司,要订购产品。

  盛希平这边接到客户反馈,立即跟客户沟通,签订长期供货合同。

  之后,盛希平立即联系还在老家的盛希文盛希武,让他们抓紧时间组织人手,开工。

  盛连杰一听,又有订单来了,而且这回订单数额更大,也顾不得伤心了,忙打起精神来,召集人手开会,分派任务。

  这一次,不少人家都主动要求加入,为了稳妥起见,新加入的都需要进行考核。

  考核手艺过关的,才给分派任务,考核不过关的,一律不用。

  盛希文盛希武,也忙碌了起来,跑材料,联系运输,就连盛希正和盛希宏,以及刚刚复员回家的盛希勇,也被拽着帮忙。

  老家这边不通火车,交通不太方便,往外运货很麻烦。

  盛希平也考虑到了这一点,于是托关系购买了六台大卡车,组成运输队。

  由盛希勇任运输队队长,领着盛希正、盛希宏,还有张守山家的俩儿子,专门跑运输。

  “老二,恁家希平,是这个。”

  大卡车到乡里那天,盛连义还有家里几位长辈,当着盛连成的面儿,把盛希平好一番夸赞。

  “这孩子心眼儿好,不忘本,自己富裕了,还记得帮老家的人。咱大家伙儿挣了钱,谁不念着他的好啊?”

  面对众人的夸赞,盛连成自然是美的不行。

  自家这儿子啊,真的是挺有能耐,竟然想到带领全乡致富的好办法。

  当初盛连成面对弟弟各种打听不肯接茬儿,主要就是担心老家这些人贴上盛希平,事情干不好,还给盛希平添麻烦。

  没想到,在盛希平的谋划下,老家的这些人倒是成了助力。

  挺好的,大家伙儿都有个事情干,凭着双手勤劳致富,比旁人接济那点儿钱,强太多了。

  因这事,盛连成夫妻因亲人离世的伤心情绪,也淡了许多。

  盛连成还跑去村里木匠房,看着那些人干活,兴致上来,他还非要动手帮忙。

  村里这些人都认识盛连成,以前见了他顶多是客气的打个招呼,可如今大家伙儿再见到盛连成,那叫一个热情。

  有句老话怎么说的来着?前三十年看父敬子,后三十年看子敬父。

  之前盛连成在林场,人人敬重,盛连成还不觉得什么,毕竟儿子从小就有能耐,他都习惯了。

  如今在老家,盛连成受到乡亲们如此礼遇,盛连成才有了一种真正意义上衣锦还乡的喜悦。

  不光是同村的人对盛连成格外敬重,就连其他乡镇的领导,不知道怎么打听到了消息,也带着东西来看盛连成。

  尤其是张家所属的终兴镇,镇书记和村书记,特地找张守山陪着,过来见盛连成夫妻。

  就为了拉近关系,让盛连成夫妻在儿子跟前说点儿好话,匀点儿订单,给他们镇上。

  盛连成自然不好一口答应,只说回头给儿子递个话。

  至于成不成的,他可不敢保证,这公司的事儿,盛连成不懂,他也不能随便插手。

  “大叔,谢谢啊,只要有恁这话就行,回头不管俺那兄哩咋说,俺都承叔哩情。”镇书记握着盛连成的手,感激的说道。

  “哎呀,活了大半辈子,这回是真的感觉到,咱跟着孩子沾光儿喽。”

  等来客都走了,盛连成坐在炕上,跟张淑珍说道。

  “是啊,你看村里这些人,都忙着干活,忙着挣钱,不管大人孩子,脸上都乐呵呵的,多好?

  我听大哥说了,上回的订单,他领着希正希宏,还有媳妇们,挣了三百多块钱呢。别的人家,最少也挣两百多。

  这一次听说订单挺多的,好像能干到来年五六月,要是这么算的话,最少能挣一千来块钱,这不挺好的么?”

  张淑珍听见丈夫的话,也跟着乐。“看着家里人过好了,咱心里也舒坦。”

  以前不经常回来,一个是自家过的不好,花不起那么些钱。

  再一个,也是因为老家这边日子过的不好,他们回来,连吃带住的,对于家里这些亲人来说,都是负担。

  如今家里人除去种地,有了别的营生,不管挣多挣少,总归是一份收入,他们回来看着,心里也好受。

  盛连成夫妻,一直在老家住到了张王氏烧完五七,正好这时候也一月十来号了。

  盛希平就打电话过来,跟父母商议,让父母先去首都住几天。之前着急赶路,盛连成他们是坐火车到沈阳,再从沈阳坐新开的一趟车,直接到兖州,途中不经过首都。

  这回去,怎么也得到首都,看看儿子儿媳妇。

  尤其是,吴玉华都怀孕三个多月了,张淑珍这个婆婆,多少的过去照顾几天,算那么个心意。

  正好,盛希泰过几天放假,盛希平这边尽快处理完公司的事,到时候也去首都汇合。

  盛连成夫妻一寻思,这样也行,左右都出来这么久了,也不差这几天了,那就去首都看望一下儿媳妇吧。

  就这样,一月十六号上午,夫妻俩坐上盛希勇往兖州送货的卡车,到兖州后,买票上车,直奔首都。

  盛希康那边事先接到消息,提前去接站,把父母接到家里。

  张淑珍见到三儿媳,高兴极了,扯着儿媳妇的手,各种关心。

  “玉华,你看,你怀孕了,我离着远也照顾不到。

  这点儿钱,你留着买点儿好吃的,补补身体。你和孩子都好好儿的,我和你爸才安心。”张淑珍说着,就掏出来五百块钱,塞给吴玉华。

  “妈,不用,我和希康都有工作,你之前给我们的安家费,都没动呢。”

  吴玉华和盛希康的工资都不低,单位的福利又好,他们在首都有自己的房子,不用租房,没啥负担。

  俩人早晨起来随便做点儿吃,中午各自在单位食堂吃饭,晚上回家了,乐意动弹就做点儿,不乐意动弹就去吴家蹭饭,所以日常花销并不大。

  之前订婚的彩礼、改口红包、安家费,以及吴家偷偷给的压箱底儿,吴玉华全都存了起来。

  所以小夫妻俩手里钱不少,她哪里还好意思再管婆婆要钱啊?

  “那不一样,那些是给你们过日子的,这个是我当奶奶给小孙子小孙女的。

  你听话,把钱收着,平常该吃什么就买,别亏了嘴。

  女人怀孕最辛苦了,千万不能大意,往后这一家就生一个,必须得好好养着。”张淑珍可不管那些,硬把钱塞到了吴玉华手里。

  “可别跟我撕吧啊,你现在身子沉,咱一切以孩子为重。跟妈不用客气,给你的你就随便花。”

  婆婆如此盛情,吴玉华实在是没法再拒绝,只能乖乖收了钱。

  为了迎接公婆过来,吴玉华特地预备了不少好吃的,还包了饺子。

  正好盛希泰晚上没课,也赶了过来,一家人热热闹闹吃了顿晚饭。

  盛连成夫妻在三儿子这边住下,第二天还去吴家看望了吴老。

  之后两口子就在首都各处转悠,采买了不少东西,其中大部分都是给吴玉华准备的。

  女人怀了孩子,最忌讳着凉,首都冬天也挺冷的,张淑珍就怕儿媳妇凉着再伤了身体。

  所以她特地去商店买了布和棉花,给吴玉华做了条腹部宽松的棉裤,留着让吴玉华穿。

  吴玉华跟盛希康结了婚之后,俩人就回到首都生活,基本上就等于是跟婆婆没生活在一起过。

  之前她只听大嫂周青岚说,婆婆怎么怎么好,实际上,心里也是有些不以为然的。

  这婆媳关系,能够互相尊重客客气气就算不错了,哪有几个婆婆真把儿媳妇当亲闺女一样疼的啊?

  可到了这会儿,吴玉华算是真的体会到了,大嫂说的她们有个好婆婆,究竟是怎么好了。

  当她穿上婆婆特地赶制出来,又松又软的棉裤时,不止身上暖和,心里更是热乎乎的。

  “妈,谢谢你啊,这棉裤我穿着可暖和了,还合身。

  妈,你这针线活做的可真好,比我妈强多了。”吴玉华喜滋滋的说道。

  “那能一样么?你妈有工作,人家还得上班呢。

  我就是一家庭妇女,家里孩子又多,针线活要是不好,希康他们不就得挨冻了?”儿媳妇的夸赞,让张淑珍乐得合不拢嘴。

  “那个,你生孩子用的包被、夹被、尿垫子,孩子穿的小衣裳、肚兜,等我回家去给你做啊。

  这些东西,外头买的咋地也不如自己做的用着好。”

  张淑珍被儿媳妇夸的心花怒放,当即爽快的表示,小娃出生要用的东西,她都包了。

  “哎,谢谢妈,这些东西,我是真的不懂,那我可就不准备了啊,到时候用现成儿的。”

  吴玉华也没跟婆婆客气,直接应道。

  张淑珍跟吴玉华这对婆媳相处十分融洽,这也让盛希康松了口气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idou8.cc。帝都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didou8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